首页 > 协会动态 > 正文

永兴随想

发布时间:2017-10-24 14:41:43 
1、深蓝中的翠绿与碧绿

一提到西沙,我耳畔就会响起那首委婉动听的《西沙之歌》:

“哎罗、哎罗、哎罗

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

有一串明珠闪烁着光芒,

绿树银滩风光如画,

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

西沙、西沙,西沙、西沙祖国的宝岛,

我可爱的家乡,祖国的宝岛,

我可爱的家乡,我可爱的家乡……”

2017年八一建军节前,我有幸随朋友赴西沙的永兴岛。从登上轮船的那一刻,《西沙之歌》优美的旋律又在耳边响起。船舷外的海水由海岸灰向乌云绿变幻着,最终成为墨绿的海。

我们常说“走向深蓝”,南海的“深蓝”究竟是什么颜色?我去过渤海,那海水是土灰色的,黄海海水的黄要厚重一些,灰中有了緑。而东海则没有黄,灰緑为主调,飘进了些许天蓝。广东到海南的海路上的南海,是乌云緑与碧绿的主调。海南岛以南的南海是第一次向我展开怀抱。

我在寻觅“深蓝”,而夜的幕布却遮住了所有的色彩,我也拉下了眼帘,在摇摆的睡梦中,祈盼南海精灵的光临。待我掀起眼帘时,透过舷窗,看到明媚的朝阳,照得白云已无法变幻色彩,我爬起来直奔甲板。看完海上日出的人们,带着满足返回舱室,甲板上稀落的人没有注意我的懊恼,仍然欣赏着南海的清晨。

我登上甲板,海风拂去了我所有的负面情绪,刚刚升起的太阳直射我的脸庞,我看到一条由滚烫的阳光铺就的路,在我的眼前沸腾,那是深蓝的南海托着的火红的路,一条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南海,南海,用满目的火红,欢迎我!

我看见了深蓝,南海的深蓝融进了緑,融进了灰,融进了红,融进了……让你说不清南海融进了多少色彩,就象中国的文化,你也说不清融进了多少民族的智慧。

1.jpg

南海的清晨

“深蓝”是一个符号,象征着我们追寻世界文明,象征着我们创造世界文明!

在深蓝的远方是一条白色的项链环绕的葱葱绿岛,——永兴岛在向我召唤。

2、主权碑

2.jpg

永兴岛西沙主权碑

站在船舷,就能看到码头上一块大碑——宣示中国主权的石碑。那是中国传统的划界方式,延续了几千年。

《尚书》中的《禹贡》篇是最早出现“南海”之名的,《诗·江汉》云:“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而秦始皇则引颈、伸脖“祭大禹、望于南海”,当然,秦始皇看见的是东海。而西汉伏波将军马援不仅看到了南海,并在南征交趾过程中到过西沙群岛,按划界惯例,马将军当呼人凿碑投放以示疆域。

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及周边礁屿,考古发现了南北朝的六耳罐,陶环及隋、唐、宋、元、明、清的陶瓷器大约2000多件。那主权碑呢?

立主权碑的前提是命名,宋朝人开启了南海的命名工程:“历上下竺与交洋,乃至中国之境”,这里的“交洋”即“交趾洋”,是现在北部湾。交趾洋与昆仑洋(今越南昆化岛附近海域)一线为中越海域分界线,宋朝人称西沙群岛是“千里长沙”,南沙群岛是“万里石塘”。到了元朝,元世祖很重视疆域,不仅命名,还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去“四海测验”,标出南海岛屿的纬度,主权碑自然在投放范围。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时又在南海对地理环境进行核治、定位和命名,为大明朝划出海域疆界。明代的海南卫始终巡辖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巡辖什么?当然要看主权碑在不在。到了清朝,朝廷曾派遣海军官兵100余人前往西沙群岛逐岛查勘,命名刻碑,重申主权。然而,现在这些主权碑只留存在史料中,我们看不到实物。这其中有大自然的侵蚀,也有人为的破坏。

在殖民时代,殖民者凭船坚炮利四处发现“新大陆”,这些“官府海盗”掠夺财富,跑马划地。殖民的法国人占了越南后认为西沙是他发现的,搞了个“命名”,就以为可以据为己有了,在中国的官府及有识之士的抗议和痛斥下,灰溜溜地不再发声。哪料后来越南人又捡起这根“搅屎棍”,毁中国文物,占中国岛屿,使南海所有的中国痕迹遭到了浩劫。主权碑首当其冲。

现而今,利益熏心的那些家伙,仍在捣乱,我们中国的主权碑何时才能立在老祖宗就划定、管辖的岛礁上。此时,我想改动一下陆游的诗:“王师南收岛礁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兄弟庙

3.jpg

立主权碑,是官府的事儿。南海的渔民们在这片“祖宗海”也留下了痕迹。朋友带我来到永兴岛渔港的对面,指着一座不起眼的小庙激昂地说:这是渔民盖的兄弟庙!我国沿海渔民大多信妈祖,潭门渔民信“兄弟”!这叫“兄弟庙”!是海南人心目中的“海神”!这是具象崇拜,比幻象崇拜高一个档次!

据古藉记载,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这里当然包括海南渔民到“祖宗海”求生活。古时出海打渔难测风云,为保平安及满仓而归,祭拜海神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海南渔民认为,男人们出海为防不测最给力的就是兄弟,渔船上只要兄弟齐心,就能克服重重困难。把“兄弟”当成神来拜,海南应该是中外独此一家!相比之下,那桃园三结义就逊色了,同一个“义”字,兄弟成了无所不能的海神,这形象不仅高大上,又很接地气。在“兄弟庙”上香,不仅祈福、保平安,还融入了怀念遇难兄弟的情怀,为此,凡是祖宗海的岛礁,只要海南渔民涉足,就一定建个“兄弟庙”,哪怕只有几块珊瑚石,垒起来,就是“兄弟庙”!就要点香,祭拜!南海,给了海南渔民博大的情怀与智慧,为闯南海的渔民兄弟点赞!

另外,出海遇到困难时,只要向过往的渔船开口,就能够获得兄弟般的帮助。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南海延续至今,民风淳朴的渔民,使人敬仰,让人敬佩得五体投地。

4、永兴岛的历史符号

离永兴渔港不远的道路旁,有一个保存完好的日军炮楼。二战期间,日本鬼子在1939年3月20日占领西沙群岛,并在永兴岛构筑炮楼。

4.jpg

永兴岛上的日军炮楼

日军炮楼不远处,竖着一块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1946年11月23日民国舰队收复西沙后立下此碑,却又被入侵的南越军队破坏。海军将领张君然于1948年3月重立此碑。

5.jpg

中华民国海军舰队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收复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南海诸岛。1946年11月23日,来到西沙群岛,负责执行这项光荣任务的是“永兴”舰和“中建”舰。“永兴”舰鸣炮示警,25岁的副舰长李景森率小分队登岛履行收复西沙群岛的使命。海南渔民一直称永兴岛为“猫注”(海南音),此名不响亮,遂以“永兴”舰名冠之,另一岛冠以“中建”。

在“兄弟庙”不远处,还有一座破败的炮楼,那是“法国炮楼”。这座法国炮楼,是法国、南越企图吞并永兴的历史见证。早在1947年1月17日,法国即派遣军舰“东京人”号企图占据西沙永兴岛。当时蒋介石已忙于内战,对珊瑚岛的法军驻留除简单外交交涉外,也未进行有效的驱逐。

6.jpg

永兴岛上的法国炮楼

1954年奠边府战役以后,法国的势力被驱逐,珊瑚岛改由南越占领。到了1955年8月,法国军舰L9006号又驶抵西沙永兴岛,宣称此岛为法国领土,并强行驱逐中国渔民。

从1956年3月开始,南越以接管法国主权为由,开始分批侵占西沙群岛。首先是1956年5月26日出兵占领甘泉岛,后于1958年8月21日占领琛航岛,驱逐海南渔民。

在我国政府不断发表领海声明和抗议下(开始向永兴岛派驻武装民兵),在国际舆论以及可能与武装民兵开战的压力下,南越当局曾一度暂时从琛航岛、甘泉岛和金银岛撤军,但依然占据着珊瑚岛。

1959年3月,国务院批准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在永兴岛上成立,自此中国政府行政机构开始驻岛行使主权,组织开发建设工作,加强对西、南、中沙群岛岛礁及其附近海域的行政管辖。1959年3月17日,海军南海舰队派出“南宁”号护卫舰和“泸州”号猎潜艇赴西沙海区巡逻。

然而,遗憾的是在永兴岛上没有发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及后来的“西沙工委”办公楼等具有历史留存价值的办公楼等建筑物。经朋友介绍,永兴学校对面的“飞鱼郡”曾经是六七十年代的办公楼,将面临拆迁。对此,我强烈呼吁有关部门,保留这座办公楼,让其成为永兴岛的历史符号!

7.jpg

飞鱼郡——传说中的原西沙工委办公楼

永兴岛虽小,但“兄弟庙”显示出海南渔民在祖宗海的沧桑历史;日军炮楼、法军炮楼记录了侵略者、殖民者及“搅局者”的卑劣行径;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是民国时期宣示主权的印痕,我们不能缺少五、六、七十年代建筑物的历史符号,使石岛主权碑、西沙主权碑,三沙主权碑有着完整的历史沿革。

8.jpg

石岛主权碑

9.jpg

永兴岛是一个国家主权教育最好的基地,那些建筑物,主权碑,彰显着历史的沧桑,记录着国家的荣辱。

顺便说一句,现在三沙市的政府办公楼等建筑物,实在没有三沙特色,那些现代建筑根本配不上三沙的秀美和壮美,难道我国的建筑设计师就不能设计出符合海岛特色的中国符号吗?

10.jpg

三沙设市碑

5、爬到脚上的螃蟹

在永兴岛渔港码头参观时,路边爬来两只小螃蟹,神气地挥舞着“大钳子”,我伸过脚去,这螃蟹立刻爬上我的鞋,一付准备战斗的姿态,惹得同行人笑起来。

我即兴出题:“这螃蟹给我的十个联想。”

1、南海“搅局者”就象这小螃蟹不自量力;

2、南海海洋生态好,螃蟹可以横行;

3、可打造成永兴岛吉祥物或者是旅游纪念品;

4、设计成海港的形状;

5、印在文化衫上,加一句话:“我是南海螃蟹我怕谁!”

6、清下水道公司的冠名;

7、做一首以螃蟹为内容的“如阿普”歌曲;

8、把乐器也设计成螃蟹形状,肯定时髦;

9、螃蟹形状的自动清洁器;

10、什么时候螃蟹能成为海洋珍稀动物,接受保护?

旅游,是自找乐子的行程,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旅程就枯燥乏味。不妨用我的方法给自己出“十个联想”,找点乐子,既锻炼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又可以防止老年痴呆,多好。

我记住了永兴机场的这句话:“一次西沙行,终身西沙情”!

11.jpg

爬到我鞋上的永兴岛的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