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保护知识
发布时间:2014-04-01 15:13:30
覆盖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海洋的范围和面积广大而辽阔,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政府的主张可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我国的大陆岸线长达18000公里,岛屿6500多个,其中享有完全主权的领海和内水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它是我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海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也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如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南海诸岛很早就为我国劳动人民发现与开发,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海水产丰富,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红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
海南省位于中国的南端,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洋资源储量丰富。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主张,海南省管辖的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分布着600余个岛、礁、滩和沙洲,海岸线长达1811千米(含岛岸线),大小港湾有84处,-5米到-10米等深线海域面积2330.55平方千米,-5~-10米等深线海域面积为1319平方千米。海南省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带,海洋生态等特点明显,珊瑚礁生态系、红树林生态系和岛湖生态系。珊瑚礁在海南岛沿岸和南海广阔海域均有分布。全省现有珊瑚礁面积占全国珊瑚礁总面积的98%以上。红树林是海南岛典型的生物海岸,调查发现全省现有红树林面积达4300公顷,以琼山市东寨港和文昌市清澜港面积、种类为最大、最多。全省的红树、半红树植物面积占全国红树植物种类的90%。
什么是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是海洋的主体海水、海底与海面有密切关系的一种资源。我们所说的海洋资源常常是从狭义上讲的。它通常是指能在海水中生存的生物(包括人工养殖);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运动,如波浪、潮汐、潮流等所产生的能量;海水中贮存的热量;深海底所蕴藏的资源,特别是海底各种固态矿物,如锰结核;在深层海水中所形成的压力差及海水与淡水之间所具有的浓度差等等。总之,海洋资源指的是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按照资源有无生命分类,可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按照资源的来源分类,可分为来自太阳辐射的资源,来自地球本身的资源和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资源。按照能否恢复分类,可分为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按照资源的属性分类,可分为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
什么是海洋污染
目前危害较大的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有石油、重金属(汞等)、农药(杀虫剂等)、有机物质、固体废弃物和废热水中的热能(核电站冷却水)等。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
海洋污染物主要通过陆上径流、风、人类排放、沿海工程建设,以及人类海上活动等途径排入海洋。
什么是海洋环境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海水的有机统一性及其流动交换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的有机联系,使海洋的整体性和组成要素之间密切相关,任何海域某一要素的变化(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都不可能仅仅局限在产生的具体地点上,都有可能对邻近海域或者其他要素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作用。生物依赖于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当外界环境变化量超过生物群落的忍受限度,就要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海洋生态平衡的打破,一般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如自然灾害。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一类是不合理的、超强度的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例如近海区域的酷渔滥捕,使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另一类是海洋环境空间不适当地利用,致使海域污染的发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例如对沿海湿地的围垦必然改变海岸形态,降低海岸线的曲折度,危及红树林等生物资源,造成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化的一个信号,这一趋势目前还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固然直接危及当代人的利益,但更为主要的是对后代人未来持续发展的积累性后果。因此,只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珊瑚礁
珊瑚礁享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等美誉,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珊瑚礁的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
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珊瑚礁生长速度一般为每年2.5厘米左右。据估计全世界珊瑚礁连同珊瑚岛面积共有1000万平方千米。
现代海洋中的珊瑚礁,有岸礁、堡礁、环礁三种类型。石珊瑚类的珊瑚,因为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坚硬群体骨骼的能力,是构成珊瑚礁体最主要的部分,所以又被称为造礁珊瑚。
珊瑚好比海水的过滤器,无数细小的珊瑚虫用它们的触手和肠腔不停地“吞食”海水中的各种微生物及浮游动植物,从中获取营养而使海水过滤洁净,大大降低发生赤潮的可能性。在珊瑚礁中,不但可以看见色彩缤纷的珊瑚,还有海星、龙虾、海葵、海绵、贝类、虾、蟹、多毛类、旋鳃虫等其它物种,在珊瑚礁区建立海洋动物园、自然保护区,即是人们的旅游胜地,又是科研基地,珊瑚礁具有防浪、防潮侵蚀的作用,是海岸及岛屿的第一道保护屏障。
当珊瑚礁被破坏了,许多物种及它们所具有的独特基因型就会消失殆尽,所以保护珊瑚礁不只是在保护自然生态,同时在确保人类生命的延续及发展。
红树林
红树林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热带、亚热带河川、海岸滩涂潮间带的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素有“海上森林”之美称,红树林是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
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为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和觅食的理想生活环境,也是海鸥、水鸭、白鹭等鸟类的家园,鸟、鱼、林、果形成一个滩涂生态系统。
我国红树林共有37种,分属20科、25属。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海南省的红树林种类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无论是种类和分布范围,在太平洋西岸,我国的红树林都具有代表性。
红树林促进土壤沉积物的形成,过滤有机物和污染物,净化水质,减少赤潮也是它的重要作用;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对开发沿海观光旅游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海草床
海草是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植物的总称,它们具有与陆地高等植物相似的根、茎、叶的分化,也能在海水中开花结果。海草属于沼生目植物,全球共2科12属60余种,到目前为止,已知中国海草种类为2科9属16种(包括2亚种),海南已发现9种海草。
海草床是浅海水域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物栖息地之一,海草生态系统承担近15%的海洋年净初级生产力,可以与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系相媲美。
海草床还表现出多种生态功能:海草作为沉积物的捕获者,具有稳定底泥沉积物的作用,并能改善水的透明度;海草是许多动物的幼苗滋生地、育苗场和直接的食物来源,被誉为海洋大牧场;海草群落是许多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隐蔽场所;海草是附生动植物重要的底物;海草从海水和底质沉淀物的表面搬运养分(吸取清除掉)的效率很高,具有净化海水作用,是控制浅水水质的关键植物。